有哪些早教游戏呢
两个超实用的亲子互动小游戏,快查收吧~
01小拱桥游戏
适合月龄:8月龄

道具:婴儿毯
a.让宝宝平躺在婴儿毯上,将宝宝的小胳膊往上抬,露出腰腹,抚触宝宝的腹部、腰部和颈部,进行运动前的热身。
b.家长将双臂打开,一只臂膀放在宝宝的腰腹下面,另一只臂膀按住宝宝脚踝的位置,给宝宝一个向下的力。
c.家长轻轻地托起宝宝的腰腹,好像做一个非常小的小桥洞一样,然后放下,坚持时间不要太长,大概1-2秒就可以了,做2-3次即可。
d.让宝宝趴下来,家长对其腰腹位置进行放松和按摩,当宝宝适应后,重复上述动作,家长一只臂膀放在宝宝的肚子下面,另一只臂膀放在宝宝脚踝处,轻轻抬起放下。
游戏可以锻炼宝宝腰腹的>气力/strong>,有利于将来宝宝的爬行。
02穿越障碍物
适合月龄:11月龄
道具:被子、各种小球
a.家长将厚棉被铺在地板上,将小球放置在一些缝隙里,中间留一些空隙,方便宝宝迈步。
b.家长的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其他手指扶着宝宝的手腕,让宝宝感觉好像抓着一个把手,方便TA平衡身体;建议让宝宝光着脚丫踩棉被,避免袜子打滑。
c.家长示范如何跨越障碍物,让宝宝模仿动作,然后引导宝宝走过棉被。
d.在反复练习中,家长可以给一些语言的指令,例如“迈大步”“迈腿”,有利于宝宝链接语言和动作。
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均衡/strong>和下肢>气力/strong>,有利于将来宝宝的独立行走。
END
其实这些小游戏都来自于年糕妈妈的早教盒子,早教盒子包括了144节科学系统的视频课程,100多种教具,内容有趣又好玩,让宝宝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会性、认知和语言五大领域全面发展。
这两次推送的总共6个小游戏,只是年糕妈妈早教盒子里的“九牛一毛”。
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0+家长在使用年糕妈妈早教盒子~现在下载年糕妈妈APP,了解早教盒子更多信息吧,还有超丰富试听课等你来看哦!
谢谢邀请:
亲子游戏可以拉近宝宝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可以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一些性格方面的特征。所以家长们应非常重视亲子游戏。
在和宝宝游戏中,看着宝宝每一个积极的回应,你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宝宝有生理需要,也有爱和交往的需要,需要你们的爱和关注,需要与你们交流,智力亲子小游戏可以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亲子交往的最好方式。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智力亲子小游戏具有许多特殊的意义,它比宝宝在伙伴游戏或单独游戏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有助于宝宝创造力的发展。在亲子游戏过程中,宝宝和你们有不少言语交往,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经常与宝宝一起游戏、生活愉快的你们在促进宝宝的社会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亲子游戏有利于安全依恋的形成。安全依恋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体验,有助于培养宝宝人际交往兴趣,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能开发宝宝的右脑:科学发现,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可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用了自己的左脑。
科学家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右脑的潜能如不加以开发训练,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
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右脑在3岁以前即发达,左脑则从4岁开始发达。但成年期的右脑仅及3岁左右的四分之一。
一、分类游戏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方式:
家长可以把家里的玩具、水果、餐具等各种物件摆到孩子面前,围绕物件的属性(大小、颜色、材质、用途、所属类别等等),用简单的句型,给孩子提问:
“哪些东西比较重?”“哪些东西是软的?”“书是用什么做的?”“筷子是干什么用的?”“除了筷子,这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吃饭?”等等。
引导让孩子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受物品的属性,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游戏目的:
1、3-4岁的孩子处于对细微事物非常感兴趣的敏感期,这时候正适合以引导归类的方式,帮助他们认知周边事物的规律。当孩子回答正确时,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励他们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
2、让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物品,在孩子的脑中达成联结。例如当孩子触摸到软软的枕头时,“soft”就有了具体概念,这时再继续问他/她“还有什么是软的”,当孩子找出布娃娃、毛衣这些物品时,这个词就在潜移默化中被不断地巩固记忆了。
二、绘画游戏
适合年龄:3-7岁
游戏方式:
① 给孩子讲个故事,或者听段音乐,甚至只是让孩子凭借他/她当下的心情和想法,在纸上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
② 家长则可以在一旁做发散性引导。比如当小女孩画了一个公主。家长就可以问“公主Princess的头上会戴什么?
脚上会穿什么样的鞋子呢?”“公主有没有小宠物?”“公主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那里的天空中有什么呢?”等等,引导孩子画更多的内容,并且边画边记忆与绘画内容有关的词汇。
游戏目的:
3-4岁是孩子对色彩的敏感期,而4-7岁时他们会进入对绘画和音乐的敏感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会看到3-7岁的孩子,经常乐在其中地拿着各色画笔到处涂鸦。
这时候借助孩子本能的兴趣“顺势”做教学,学习的氛围会非常轻松愉快。而“自由发挥”则比“模仿绘画”,要更有利于孩子观察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此外,当孩子和家长讲述他们的绘画内容时,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在被不断地锻炼,而家长只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和理解,就能利用这个过程,更好地了解自己宝贝的想法和喜好。
三、观察与记忆游戏
适合年龄:4-5岁
游戏方式:
① 准备孩子最近学习词语卡片(可以拿现成的单词图卡,或者自己制作)
②3-4张图卡一组,编一个小故事。例如新学习了rabbit,boy,omelet。就可以编成“有一个boy,他手里拿着一盘omelet,他的好朋友是一只rabbit”,当然也可以让孩子把故事讲得更加丰富。
➂ 让孩子闭上眼睛,拿走一张图卡,在孩子重新睁眼后,和孩子一起复述故事(后面可以让孩子独立尝试),让孩子说出是“what is missing”什么不见了。
➃复述一到两次后,可以尝试一次性拿走2张,3张卡,最后甚至可以拿走所有的卡片,让孩子回忆整个故事。
游戏目的:
当单词与单词通过故事产生关联,孩子可以很高效地一次性记住多个单词,并且在多次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巩固记忆。不断“猜对”的喜悦,也可以很好地激励学习的动力。
四、知觉游戏
合适年龄:4-7岁
游戏方式:
把孩子的眼睛蒙上,让孩子通过尝、闻、摸、听等不同的方式来猜东西。
可以家长和孩子互换,家长蒙上眼睛,孩子提供东西让家长猜,大家来比赛谁猜对的多。在猜的过程中可以一起学习物品的英文名称。
游戏目的:
孩子对“感官”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这个游戏可以让他们鲜明地感知到“眼睛、耳朵、鼻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嘴巴能尝到多少种味道”“手的触觉能感受到多少信息”等,甚至连家长自己,在做完这个游戏之后,都会对“感知”有了全新的认知。
同时,当视觉被暂时关闭,孩子得以更加专注于自己所“猜”的单一物品,这时再让他们连带一起记住物品的英文名字,记忆会比平时更加深刻。
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手机关注:精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