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都有“名”、“字”和“号”
古时对,姓,名,字,要求是很严格的,姓代表祖姓氏,名代表自己的与它人的区分,字是代表辈分,如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字,的取意,是对姓名的解释,有的是相对的,有的是反意的。如火,可以用,明,照,等,反之可用,黑,暗等,
字的取名,都是两个字,如诸葛亮字孔明,

字;也是有身份人的一个尊称,也是给你在有些场合用的,有的场合很忌讳直呼其名的,称字号显得尊重,亲近。如曹操呼关羽,都是云长啊,刘备呼张飞都是翼德。
到了现代就是小名的意思。如;姓李名严明,到了场合都喊,严明啊如何如何,直呼其名也不礼貌。
此问雅趣,福垊好古雅趣。简言之古人讲究尊卑雅趣情调,所以才有名字号。姓名的全称是姓、氏、名、字、号,福垊以己之况以答之。
福垊嬴姓。当代人所说的姓大多是氏,在母系社会普遍都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姓者,女生也。上古九大姓:姬、姜、姒、姚、嬴、妘、妫、妊、姞。其实是八大姓,福垊搁置争议妊、姞两姓将其并列。女旁多为姓,余者皆是氏。
福垊马氏。人口众多,分布各地,形成贵贱,贵者以祖先名、字、封号、官位、封地等字为氏。马氏出自赵氏,赵氏出自嬴姓。嬴造父(伯益得嬴姓)有功周天子封地于赵,赵武灵王庶子赵奢抗秦有功而封马服君,马服子赵括有长平之战惨败。后其侄以为耻,改赵为马服(复姓)氏,后简为马(单姓)氏。《通志·氏族略序》:氏,贵人专属;贱人有名无氏。
福垊名爱勇。名为父母所取,有乳名、学名,君官师长等方能称名。取名是大学问,讲究者以《易经》《诗经》杂以五行、八字,取出好听如意的名。隋唐前名多单字,后则双字。氏有单复,名亦如此。屈原的姓名是芈平。福垊乳名爱喜、谱名建勇,学名爱勇。人间所贵唯爱,成事需勇,就需要敢作敢当,知耻近乎勇,为爱必须勇!爱要越挫越勇,而马,武兽也,名中勇字与马字密切联系,名字更是这样。《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福垊表字仁赟( yun)。因为表德,故也叫表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上文说名是父母取,父母君官师长称,我们只能叫屈原,其父母等叫他屈平,更亲昵点叫小平,姓氏名字都有单字。表字大多是成年男女父母所取,男二十弱冠女十五及笄(发髻)。待字闺中就是说十五了及笄取字该出嫁了,这字这里除了表字外还有出嫁之意。名、字关系密切或解释或相反等,如韩愈,字退之,福垊是前一种。爱对仁,勇对赟,仁爱赟勇,没有文武贝怎么勇?那么表字与号是不是也是密切相关呢?
福垊号康喜合士。表字是父母所取,而雅号是自己所取。表字是平辈晚辈对人尊称,那么雅号则使尊称提高N个等级。雅号以前类似于现在的笔名,为文人雅士专属,唐宋雅号大多后缀居士,什么青莲居士、易安居士、东坡居士等。福垊以为人生所求当属康乐。然而乐是外在影响的,那么内心则是喜,而这个喜字与我乳名相连,内心的喜正是勇于面对生活后所养成的乐观、坚强、向上的心态。合,则是俺曾自立的合家;士,则是传统的风骨和雅趣。
至于福垊也是雅号,也可以加个道士、逸士的后缀,梦想着超脱逍遥以及闲云野鹤。中华传统最美好的字是福,国中最重要的是土和民。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直到近代,才归类为「姓氏」和「名字」两个单元。
用现代速度列举姓氏名字号的来历:
1.姓:部落出现,为了区分彼此的部落,就有了 姓。
2.氏:部落规模扩大出现分支家族,为了区分不同的家族,开始出现 氏。
3.名:长辈给起的,有个性,为了区分彼此,有了名。
4.姓氏一体:部落变成国家,国家下各自以家族为单位,慢慢的姓氏合为一体。
5.字:名因为是父母取的,为了彰显我特立独行的气质。就取 字。
6.名字:字开始变得正式,师长等人攫取了取字的权利。从此名来自父母,字来自于师长成为习俗。
7.号: 为了言志、抒情、纪念就起号,说白了就是笔名,一辈子可以随便取。
8.字消失: 逐渐西化以后,字渐渐消亡,但是号一直存在。
9.学书法字画的都会给自己起号,文学家也会。文艺青年有笔名。演员有艺名。普通青年有网名。
永规范文字说规范用法:例子:李白 李太白 号青莲居士;
1.名。是长辈来叫可以的,一切血缘长辈,都可以之呼「白」。
2.在尊长之前,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
3.同辈交往称呼「字」:在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称呼「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4.「号」的使用范围都比较狭窄、自说自话的吧。
- 参考文献: 袁庭栋.古人称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在古代男人不但有名更要有字?字能代表一个男人的地位。古代男人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如果是平辈,关系好,必称字而不用名,以示亲切。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与名对应。有时候先有了名,再找名人取字,说是可以让人的命运更加顺畅。所以古代取字很讲究。近现代多数人则不用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