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事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强调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这既是诸葛亮一生清廉自守的深刻总结,更是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成为千古名句而为后世所称道。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公忠体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了对蜀汉政权功绩卓著之外,诸葛亮在廉政方面也为时人所称道,为官员们做出了表率。
诸葛亮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写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不仅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收入的申报表,更是他一生廉洁从政的真实写照。

诸葛亮一生克勤克俭,不愿为了私利而消耗蜀汉的物力、财力,在病危时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这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魏时期是难能可贵的,更体现出诸葛亮为官节俭、力戒奢华的高贵品质,也为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优良作风,自觉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提供了有益借鉴。
静以修身的身什么意思
静以修身的身是身体的意思,在这里代表我们自身的修养。也就是说,在我们安静下来的时候,才可以整理自身的修养,不管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安静下来的,如果自己是一颗浮躁的心,那么你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只有你自己的内心特别的安静,你才可以体会你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出处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意思是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2、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什么
静以修身的字面意思就是嗯,要安静的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静静的思考一些问题,以便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丰富,或者是让自己的心灵可以得到释放,说是所以静以修身的意思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心沉静下去,慢慢的去思考自己嗯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长处,让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更好的去嗯,面对一些>事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