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什么意思
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看轻世俗的名利方能表明自己的志向,静心思考就方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主要>头脑/h2>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解为德才兼备的品性,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德行。
做精神富足的人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许多人都在追求外在物质,攀比之风盛行,精神世界变得贫乏。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不会刻意追求表面的东西。
节俭戒贪
很多高官腐败堕落,不是学历和能力不够,而是追求表面的虚荣,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忘记了初衷。如果能够节俭,贪就不会发生。如果奢侈浪费,为了追求和保持这样的生活,自然就会变的贪得无厌。如果节俭,就会把精力用在追求精神层次上,培养自己较高的德行。
“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
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在面对功名、利禄、金钱等等所有的一切,我们难免会萌生出种种邪念。通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能逐渐抛却功利,抛却浮躁,抛却盲目,面对功名、利禄、金钱等等,视之为“浮云”。宁静安定,丰富内涵,做到“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 以俭朴的德性,静心、尽心做事,那么好的结果自会到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