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10字对联
1、满招损 谦受益
2、宁守寒窗独寂寞 勿滥交游乱心性
3、勤能补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

4、清廉人品洁如玉 脱俗文章淡若仙
5、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幽静/p>
6、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出自郑板桥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
7、竹因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8、戒骄风清日朗 除躁>天南地北/p>
9、谦者众善之甚 傲者众恶之魁
10、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11、沧桑人生从容对 坎坷世事恬淡为
12、除净私欲终世乐 洗尽俗念满身轻
13、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天然/p>
上联:高人之言淡明志宁致远
下联:君子之行静修身俭养德
此对联意思出自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 高人的言论在于淡泊明确志向,宁静到达远方。君子人的行为在于安静修练身心,简朴养护道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是出自志书《三国。蜀》中,记载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教育儿子做一个有用的人的书信中《诫子书》一文上的话。读来,让人觉得,虽然是父亲诸葛亮写给儿子,要求儿子的信中告诫话,但应该说,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这句话是说: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写下《诫子书》,本意是教给八岁儿子,正直做人,修身养性,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流传至今,作为凝聚着先辈智慧的古训,它敦促年轻人进步,简朴,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仍然值得重视和珍惜。
这句话的出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翻译过来是: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如何理解静巳修身,俭已养德。修身和修心是相连的,修身不修心是根本就静不下来,试想一个人在打坐中但头脑乱纷纷什么都想,那是一点都静不下来的,也是没有用的。再说德呢,他是人吃了苦做了好事而换来的,它还和一个人的上辈子有关。你想如果他大吃大喝那么造的话,德就会很快的没有了。所以就要俭己养德。
你好!很高兴能够在网络里与你相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出处及大意上面几楼的朋友都已说的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述。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其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诸葛瞻,才有了写下这篇传颂千古的名文。字字句句 饱蘸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强烈愿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八个字字字千金,意义深刻、意味深长。笔者理解的第一层意思是处世为人层面。告诉其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其子以“静”来做学问,做人要时刻保持内心宁静、时刻自我反省,生活中要处处保持俭省节约的品德修养,以这样的一种标准来修炼自己的身心,并在待人接物中给人留下一种自然天生的高尚与矜持,以达到受人尊重和欢迎的目的。
第二层意思是生存技术层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尽善尽美的强大的内心力量和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高尚品德,再加上遗传至诸葛亮的超优秀基因,其才华更是绝非一般人能比。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到哪个公司和单位都是极受尊重和欢迎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正是智慧化身诸葛亮的教子高明之处。还有一点就是,以“俭”修身,俭不仅仅是节省用钱,再者,节俭本身放在今天说也是一种美德。如果能够节俭,“贪”的事就比较不会发生。人生如果奢侈浪费,自然就容易陷入贪的境界。俭,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智慧。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言简意赅,不事雕琢,虽是古代家训,但放在今天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这种美德正是我们国家提倡的,是一种极其优秀的个人品质。如今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忘了以俭朴来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可以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做我们的座右铭和人生格言,把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女修炼和教育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