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颜柳欧赵”各字体该怎么办
剛練幾個月,太少了,好比剛認識的朋友,沒有交流溝通,怎么記得住?“顔柳歐趙”好比四位不同的朋友,可以親近(學習)一家,但其它三家也要多親近,多了解,慢慢各家脾气秉性就熟悉了,最后都成好朋友,見面了那有不認識的道理?😊😊😊
非常正常。每个人都是一步一步从不知到知的。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或者说是不深入的领域,要分辨出他们的字体来,这是不可能的。
欧颜柳赵的字,如果你有意想要分辨出来,只需把四个人的字帖打开看几遍。欧体和赵体不会有什么难点。而初学者最不容易辨认的,是多宝塔和玄秘塔。两本字帖的名称容易弄混。而字体也是以筋骨著称。从他们的起笔处和结构特征上多加分辨,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分辨字体,一是字形,二是笔法。你刚学习书法几个月,而且还仅仅临写了一本字帖,对书法中的笔法结构的特征了解的不多。就如洋人看中国人一样。他们看我们的脸,全是一个圆乎乎的肉球。见到的一多,接触的时间长了以后,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算问题。自然就能分清欧颜柳赵。
很正常的呀!颜柳欧赵四位书法大师是毕生之追求,书法成就方才得以流芳万代。我们仅几个月学习,看不出来不足为怪的。贵书友选择书法文化修身,是你的雅趣之高,识之博渊!愿你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定会在书海自由遨翔的!
我认为解决办法有以下3点:
第一,看作品
你说你看不出来欧颜柳赵的字体该怎么办。
不知道这里的看不出来应该作何理解,我认为,你说的应该是你分辨不出来欧颜柳赵各自的字体是什么样的特点。
如果你是对欧颜柳赵四种体的书法风格以及它们之间的书体特点,不能做很好的区分的话,那么,很直接简便方法就是直接看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经典的作品,代表作,记住内容,那么当你再遇到这些书法作品的时候,先看属于哪一个作品,是什么名称,然后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这是谁的书法作品了。
这是一个笨法子。
第二,临摹感受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不能从记忆上,来记住他们的书法作品和书法内容,那么直接就上手临摹,感受一下。
拿起毛笔,把这四家的书法作品摆到面前,找出同一个字,然后比较一下到底哪家的书法风格是什么样的,都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同样是九字,欧柳赵四家的九是怎么处理的,形态怎么样,大小怎么样,粗细程度怎么样,这些情况都可以做很好的区分。
一般来说只要你临摹过他们的书法作品,就会在你的头脑上留下身体记忆,然后再也会有对这些作品整体的感受,那么当你在遇到与之相类似的书法作品字的时候,就就很容易分辨的出这是谁的书法作品了。
第三,观察总结
我认为这是最为简单方便的一个办法,所谓的观察总结,就是把四家的书法作品,好好的看一下。
看看他们之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然后用语言总结一下,下一次再遇到书法作品的时候,看它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你相知的哪一家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
一般来说,欧体的特点就是比较的方硬,然后,笔画比较细,整体风格是比较秀气的。
他的楷书比较中规中矩,然后结构非常严谨和复杂。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的特点是比较的肥硕,比较壮美,有一股阳刚之气。然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是比较的瘦硬,瘦骨嶙峋,然后他的笔画突出,尤其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节部位,凸出的疙瘩很大,铁画银钩。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他的楷书有,行书的笔意比较潇洒,飘逸。
大家好,我是景堂书法。
人有学而不知,未有不学而知。学习了多宝塔自然认得多宝塔。
颜柳欧赵作为中国书法学习的典型法帖,都有规范书体的共有特征,同属楷书范畴,其相似的地方较多,尤其是颜柳更是接近,初学书法者不容易分别亦属情理之中。
书法的学习需要熟悉字帖,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对多宝塔的特征慢慢了解,自然很容易分辨出与欧体、赵体的区别,然后慢慢就会发现颜柳间的差别。
熟悉字帖最好的方法是读帖,通过认真的分析每一个笔画,就会慢慢了解每一个字帖特有的线条语言特点。学习书法开始临写尽量在一个字帖中深入,但并不是不看别的字帖。伴随着对大量经典碑帖的熟悉,自然可以分辨的出。就如同我们看人,猛一看,可能只区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细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面孔、动作,甚至表情等方面的差别。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喜欢的请关注我,记得点个赞哟——
书法只学一个字帖,能不能弄懂书法
书法只学一个字帖,能不能弄懂书法?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可能。我看了很多同道中的书友,都在说可以的,我并不认同。当然从他们阐述地角度去理解并没有错,但是很片面。
书法的内容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懂书法,那么我们先看看什么是书法。说实话,到现在对书法都没有一个十分明确,而大家又都认可的定义。那我们就先不去定义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看,书法包涵了哪些内容。从技法上来说它包涵了:执笔、用笔、点画、结构、章法布局、墨色运用等等。从精神层面来说,它包涵了:书家本人的精神、气质、学识、修养等。
书法的技法很难从一个字帖学到全部
关于书法的执笔,从古到今就有很多种的论述,有的说很重要,有的说执笔无定法;有的是单钩三指执笔,有的是双钩五指执笔;有悬腕、有枕腕、有悬肘等。对于笔来说也有很多讲究,不同的书体,不同书家的书法,对笔的要求不尽相同。
天天练楷书的你肯定写不出行书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不学习草书你甚至看不懂草书作品的内容。行草书对章法布局的要求跟楷书对章法布局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虽然有共同点,但也有很多差异。你天天学习碑刻书法,那我请你给我讲讲董其昌书法中墨色的运用,你会吗?
书法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书法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从古至今没有谁说他把书法弄懂了。抛开上面的这些不说,就是让你写一本字帖,写个两三年估计你自己都要烦掉了。
对有些人说学习书法要把一本字帖学十年,学到精,学到好才行。那么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一辈子你只能学几本字帖啊,我们的书法宝库那么丰富,一辈子你就学了那几样,可惜吗?再说什么是精?什么是好?是不是要考个《多宝塔》的证书,考个《九成宫》的证书回来,才算过关。对这种说法,我持保留意见。
学习书法,初期我们通过临摹某一本字帖,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技法,如用笔、结体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情,有选择地多学几家的字帖,对书法多些了解和认识。从古至今我没有听说过哪位大书法家就学了一本字帖就成功了。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记录了他学习书法的经过: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王羲之刚开始学习卫夫人的书法,自觉得很了不起了。后来游历了一番之后,看了很多书家的作品后,后悔了,觉得当初都白学了。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见识的问题,你只有多学几家,你的眼界、格局、见识才能提高啊。
以上是翰墨今香的一些拙见,可能跟很多朋友的观点不太一致,不喜勿喷,欢迎指正。我们以学习交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