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七字诀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花末全开月未圆”七个字。
谦卑是一种无言却厚重的力量,它比骄傲更有力.一个人如果想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间走好,有事谦恭比骄傲更有用处.
谦恭自守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虽有大功却甘居下位,保持谦虚,是很难得的.”居功而不自傲”,虚怀若谷,谦恭自守是美德,是一个人去的更大成功的保障,而”自满者败,自矜者愚”,一旦你感觉到了自己的伟大,并希望别人都对你顶礼膜拜时,那你就准备迎接失败吧.
曾国藩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为人处世堪称难得.他长对家人说,有富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平日最好昔人”花末全开月未圆”七个字,将其视作惜福保泰之法,常存冰渊湍湍之心,处处谨言慎行.他的处事原则是:趋势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人与妻奴享乐,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水满则溢”,一个容器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自负的人心里装满了自己过去的丰功伟绩,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
曾国藩因此总结出,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了多大的成绩,或者是有了何等显赫的地位,都要谦虚谨慎,不能自视清高;内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进而获得更大的业绩.如能这样,则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谦虚永远是成大事者所具备的一种品质,而只有浅薄者才会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
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什么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一种修身处事很高的境界,也是对自身很高很严苛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到这八个字光凭社会提倡或者看一些鸡汤文是不够的。
严于律己即是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身。做到自省和慎独。自省。可以每天夜晚,用日记的形式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产生的一些想法进行反思总结。孔子提出"九思",意思是:要求人们在看的时候,思考着看明白没有;听的时候,思考着听清楚没有;从脸上的表情,思考着是否温和平易;从容貌态度上,思考着是否庄重严肃;从说出的话语中,思考着是否忠诚老实;对待要干的事情,思考着如何把它做好;有了疑难,思考着怎样去向人家请教;快要发怒了,思考着会造成什么后果;看见可以得到的利益,思考着是否符合仁义道德。时时反省自身,可让自己的处事修身之道愈发完满。
慎独。是君子对自身修为境界的最高要求。“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约束自心,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我称之为“守心”,慎独守心,对律己大有益处。
做到严于律己是一种自我修养的需要,是通往圣人之路的必要条件。出发点源于自己的本心,出于自己的道,才能真正慢慢将这四字实现。
宽以待人。具体来讲,君子之道,当推己及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自己严格要求自身,用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总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强加给对方。这是宽以待人的一种体现。
另外来说,这世间人海茫茫,各型各色之人皆有之。难免有许多因道德卑劣、缺乏修养等原因令人憎恶之人。与这些人相处,则更考验心胸和器量。面对一些无理可讲之人,你与他讲道理没有丝毫作用,不如一笑了之,不与他针锋相对,而是在以后得岁月中,用你自身高尚的道德和好的行事作风去影响他。不激化人与人相处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学会宽以待人后带给我们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