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姻情感 » 儒释道是什么「儒释道说静」

儒释道是什么「儒释道说静」

访客 2024-11-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儒释道是什么

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思想流派,儒道由于异于神仙/阎罗的信仰而被并称为儒释道。儒家主张的是“仁爱、礼数、忠信、孝悌”等,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实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地兴盛。道家则追求的是自然,讲求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佛教则是沿着印度-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主张的是人间苦难的解脱,强调慈悲为怀,无我相,追求成就涅槃的境界。尽管儒释道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但都是为了探讨人生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广泛,深远。

儒释道是三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政治,关注人的责任和义务。释家思想则注重个人内省、慈悲和涅槃,通常与佛教有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道德和修炼,强调无为而治和自我完善。尽管这三种思想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都共同致力于达到个体的卓越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以不同的方式指导人们在人生和社会中的行为方式和取向。儒释道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遗产,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儒释道是什么「儒释道说静」 儒释道是什么「儒释道说静」 婚姻情感

儒释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三个主要的哲学和宗教信仰的总称。 儒道是中国文化中卓越的两个根本传统。儒学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学问,主要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纪律,它推崇“仁、义、诚、礼”等价值观。

儒释道是什么「儒释道说静」 儒释道是什么「儒释道说静」 婚姻情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道家则更加注重人的自然状态和自我实现,主张超越常规的行为方式,提倡自然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儒道并重,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特征,两者相互补充。

释教是源自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以释迦摩尼为创始人,主张施与因果报应,提倡慈悲为怀,离苦得乐。三者合称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三种思想体系,至今仍在传承和发展。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流思想,即儒家、佛家、道家。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追求天下大同、仁政理想;佛家注重人生苦难与涅槃悟道,强调放下执念、超越生死;道家关注宇宙自然、修身养性,崇尚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三家各有所长,互相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儒释道思想在中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今天,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儒释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宁静致远”为什么成为诸葛亮的座右铭

现代有很多人对诸葛亮存有很多争议和看法,比如认为他不能摒弃昏庸的主子,不敢重用有勇有谋的魏延,甚至认为他打压同为旷世奇才的庞统。
诸葛亮画像

其实庞统的出山和诸葛亮的鼎力推荐有很大关系,当时刘备第一次见到庞统时对他的其貌不扬和出言不逊很不感冒,后来在诸葛亮的推荐下才同意给他个县令当,又是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逐步让他掌握统领大权。

很多人理解淡漠铭志、宁静致远这句话是从语句的表面来理解,可是身逢后汉时期十八路诸侯伐董卓的乱世,哪里有淡漠?哪里有宁静呢?所以很显然这句话要表达三种思想境界:

第一是要“与众不同”,“出污泥而不染”,据说诸葛亮死后,有人向刘禅报告诸葛亮贪财,结果到他家中一看只有几亩薄田,可见诸葛亮至死都在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大将魏延

第二是指做学问要沉下心,要经历一个历练,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学习兵法,别人都是死记硬背,而诸葛亮能做到“观其大略”,在跟随刘备打江山时,也志在高远、坚持原则、不改初衷,在政治家里实属难得!
后主刘禅

第三是做大事,不要太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要从长计议,他的“宁静”,不是简单的幽静安宁,而是为了“致远”,为了大目标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为了抗击曹操,不顾个人安危前往东吴说服孙权建立联盟,而且鼓动刘备与东吴结亲。

唯有如此,身逢乱世,心志不乱、言行不污,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个人的安危为蜀国的大局,诸葛亮的智慧和功绩方才深受后人敬仰!

因为没得的永远是最好的?为什么这么说。

宁静致远正是诸葛亮没有做到的,要不然就不会天妒英才54岁就去见先主了。

诸葛亮知道自己如果能做到宁静致远,心如止水一定可以活得更久,为蜀汉出更多的力。

可实际操作上,诸葛亮往往希望直捣黄龙,以最短的时间灭掉魏国,实行自己的志向和先帝的遗志。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付,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

是谁诸葛亮急于索战,而司马懿则以逸待劳。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说他像个娘们,不敢应战。

司马懿则趁机打探,了解到诸葛亮连打二十棍的小罚都要亲自过问,每天也吃不下,烦事又多,还都要亲力亲为,知道这种高压下,诸葛亮支持不了太久。

诸葛亮知道后,马上下令退兵,满脸无奈,可又能怎么办呢?他的软肋已经被司马懿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如果诸葛亮觉得自己如果能做到宁静致远,心如止水,像萧何那样处理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不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势必可以做得更多,何尝不是为自己叹息。

虽然有江东周郎在前面做榜样,可自己却还是步了后尘,可悲可叹,也可以看出后主时期,蜀国人才凋零。

相关文章

树德修身的意思,静以修身好

树德修身的意思常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引领青少年走向人生之路的标杆,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一棵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既离不...

婚姻情感 2024-12-05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