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10字对联
上联:高人之言淡明志宁致远
下联:君子之行静修身俭养德
此对联意思出自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 高人的言论在于淡泊明确志向,宁静到达远方。君子人的行为在于安静修练身心,简朴养护道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满招损 谦受益
2、宁守寒窗独寂寞 勿滥交游乱心性
3、勤能补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
4、清廉人品洁如玉 脱俗文章淡若仙
5、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幽静/p>
6、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出自郑板桥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
7、竹因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8、戒骄风清日朗 除躁>天南地北/p>
9、谦者众善之甚 傲者众恶之魁
10、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11、沧桑人生从容对 坎坷世事恬淡为
12、除净私欲终世乐 洗尽俗念满身轻
13、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天然/p>
举例说明夫君子之平静修身俭养德
意思是: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出处: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给我们的启发有:
一、修身养性贵在“静”、“俭”。“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告诉人们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俭以养德”,告诉我们生活务必要节俭,并以此培养自己的德行。
二、只有淡泊、宁静,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登高望远。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好的谋划未来、计划将来。
三、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我们学习既要有宁静的学习环境更要有专注、平和的学习心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则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增值力量。
立志是成学的前提,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为什么有些人把节俭看做是做作呢
★1、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
【释义】:生活俭朴是一种美德,可是如果过分俭朴就是吝啬、斤斤计较,反而伤害了与人交往的雅趣。
“节俭”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一味的紧衣缩食,甚至到了尖酸刻薄,便是小家子气、吝啬,是不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因为这样反而容易招致他人耻笑。真正的节俭美德是对自己简单生活,而对他人厚道,正如晚清名臣左宗棠所说“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意思就是说:宁肯自己过于节俭。也要用丰厚的物品招待别人!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所以说,真正的节俭是不乱钱,能省则省,继而慢慢向极简主义靠拢。节俭本是美德,如果一个人过于节俭则是吝啬,显得矫揉做作、不合时宜,也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