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检以养德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来涵养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
俗话说:修身养性,是指人的修为和素养,勤以致信,经常的反思自己、磨练心性,才能让自己做到尽量的完美、减少误缺。而养德,其实是与修身相辅相成的呼应:俭,指的是勤俭节约。无论是财务、劳力、对待事物的态度,都要精简节约,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道德能够正确的体现。
中华民族一向提倡精简节约、勤劳为本,实际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让我们把修身养性、无私养德为己任,做好自己、造福大家。